发布时间:2021-01-03 阅读:1951 来源:未知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由此可知,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并不限定在只有机动车驾驶者才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并且,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由此可知,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都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范对象,这几类主体在适用道路通行权均受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规范。因此,即使是非机动车、行人如果违反道路管理法律法规,均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过去的司法实践来看,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一般都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来定罪量刑。小编认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非机动车,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其理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车辆”,也包括非机动车辆;另外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当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的行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在客观上危害了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把其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符合《刑法》第133条的立法原意,也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例如,行为人驾驶自行车违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并突然横穿,致使过往汽车紧急刹车而相撞,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一方面,该非机动车驾驶者违反了交通运输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该行为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对公共安全造成实际的危害。这完全符合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的。因此,驾驶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就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但是,由于非机动车自身性能的限制,一般不会发生像机动车肇事后的巨大危害结果,但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骑自行车的人违章行驶,与行人相撞,就有可能由于撞击造成行人死亡的结果,此时将涉嫌交通肇事罪。
综上,当非机动车在从事交通运输活动中,违章肇事,危害交通运输安全,导致法定后果发生,涉嫌刑事责任的,也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为您保驾护航,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我们咨询电话:400-0022-980
专业律师为你在线解答或登陆官方网站:http://www.gdjtsg.com/及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广州国晖律师事务所) 查询更多详情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400-0022-980
公司电话
400-0022-980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