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0022-980400-0022-980
当前位置:主页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必看!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发布时间:2021-05-28 人气:3479 来源:未知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处理时有以下重要步骤:
第一、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二、及时报案,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
第三、保护现场、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
第四,抢救伤者和财产,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发生了交通事故,一下子就慌了,手足无措,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们要知道这样对自己是很不利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理流程如何进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处理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进行

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处理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进行。

1、立即停车

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如在夜间,需开示宽灯、尾灯。若在高速公路上,需按规定在车后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2、及时报案

当事人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或110)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报案。同时也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呼救、求救(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0或110)。如现场发生火灾,还应向消防部门报告(火灾求救电话:119或110)。
首先检查现场情况,确保现场的范围并进行封闭保护

3、保护现场

对于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在对受伤人员进行施救的同时保护现场对于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归属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样能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和事故责任的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原始现场指没有遭到任何改变或破坏的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交通事故现场的义务,如果当事人不依据法律法规保护现场,将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具体做法是:

(1)、首先检查现场情况,确保现场的范围并进行封闭保护,可用石灰、砂石、树枝、绳索等物将现场包围起来,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进人现场,直至交警人员到来。包围现场时,要尽量做到不妨碍交通。

(2)、现场上任何微小的痕迹都关系着肇事责任的分析和鉴定。现场保护人员对已发现的尸体、血迹,刹车痕迹、遗留物等,均要加以保护。如果遇有下雨刮风等自然条件破坏,可用席子、塑料布等遮盖起来。

如果当事人伪造现场或者逃逸现场,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确定的,应负全部责任,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伪造现场指当事人为逃避责任、毁灭证据或达到嫁祸于人的目的,有意改变或布置的现场。逃逸现场是指肇事人为了逃避责任,驾车潜逃而导致现场变动,其性质与伪造现场相同。另外,如果现场被破坏,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达到调查现场的目的,叫恢复现场,是指在现场撤出后,由于事故分析或复查案件的需要,根据现场调查笔录等材料重新布置恢复现场。
抢救伤者和财产

4、抢救伤者和财产

当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必须采取正确的临时救护措施,移动时应当标明原来的位置。如果有骨折时,搬动要小心;出血厉害时,应先止血等,再设法送附近医院抢救治疗。除未受伤或虽有轻伤但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的之外,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抢救。遇有火灾发生时,首先要迅速灭火,以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发生交通事故后还需注意妥善保管现场物品或被害人的钱财,防止被盗被抢。

5、防火防爆

当事人首先应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火灾隐患,现场禁止吸烟。如果是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除将此情况报告警方及消防人员外,还要采取防范措施。

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

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陈述事发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应积极配合、协助警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听候处理。

已参加保险的车辆和人员还要在48小时之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肇事者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

7、肇事者接受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

①、对驾驶员积分的有关处罚规定:对累计积分达到12分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者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②、未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处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两倍的罚款。

③、超速行驶的处罚:机动车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的,最高可处罚2000元,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高速公路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

④、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被暂扣期间是否可以驾驶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期间不准驾驶机动车,否则,最高可处罚2000元,还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
留言咨询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400-0022-980

公司电话

400-0022-980

咨询律师

线